计算机网络复习第一章

计算机网络复习第一章

知识点

  1. 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.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,网络协议由三部分组成:语法(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).语义(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,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).同步(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)。

  2. Arpanet是Internet的前身,对因特网发展起到很大作用。Internet是通过路由器将多个LAN或WAN相连接形成。

  3.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2个:连通性和共享

  4. 所有因特网标准都是以RFC形式在因特网上发表。RFC的意思是“请求评论”

  5. 因特网从其工作方式上看,可以划分为2大块:边缘部分(由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,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,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)和核心部分(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,这部分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,提供连通性和交换)

  6. 三网合一是指电信语音 .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络的结合。

  7. 常用的交换方式有电路.报文和分组。在电路交换方式中要经过线路建立.数据传输.线路释放三个过程。而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不需要,因为每个分组都需要被独立进行确定“路由”处理,所以可能存在“后发先至”的现象。计算机网络通常采用分组交换方式。

  8. 网络通信常用的3种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(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,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).报文交换(整个报文先送到相邻节点,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,转发到下一节点)和分组交换(单个分组(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)传送到相邻节点,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,转发到下一节点)。计算机网络采用的交换方式属于分组交换。

  9. 时延是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之一,指的是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输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,通常包括发送时延(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,也称为传输时延。发送时延=数据帧长度/发送速率).传播时延(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所需要的时间,在自由空间的传播速率约为3.0105km/s,在铜线电缆中的传播速率约为2.3105km/s, 在光纤中的传播速率约为2.0*105km/s。传播时延=信道长度/电磁波在信道上传输速率).处理时延(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)和排队时延(分组在进入路由器后在输入队列中等待处理)。

  10. OSI的体系结构由7层组成,从上到下分别是:应用层.表示层.会话层.运输层.网络层.数据链路层.物理层。TCP/IP协议由4层组成,从上向下分别为应用层.运输层.网际层(IP)和网络接口层。掌握OSI/RM协议的各层次名称.顺序及与TCP/IP协议的对应关系。教材图1-18

  11. 按距离进行分类,可将网络分为广域网.城域网和局域网,掌握其距离范围

练习题

  1. 假定有一个10MB的数据块,在带宽为1Mb/s的信道上连续发送,其发送时延是_____s。
  2. 因特网从其工作方式上看,可以划分为2大块: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属于边缘部分。提供连通性和交换的属于( )。
  3. 网络通信有3种交换方式。其中【单个分组(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)传送到相邻节点,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,转发到下一节点】属于( )(请说明名称,不能说第一种、第二种或第三种)。
  4. 时延是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之一,指的是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输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。其中的传播时延是指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所需要的时间,通常在铜线电缆中其传播速率约为( )km/s。
  5. 所有因特网标准都是以( )形式在因特网上发表。其意思是“请求评论”。
  6. 网络协议由三部分组成:语法、语义和同步,其中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,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属于( )。
  7. OSI的体系结构由7层组成,从下向上,第六层是( )。
  8. TCP/IP协议由4层组成,从上向下,UDP是属于( )。
  9. 电磁波在光纤中传播的速率大约为2.0*105km/s,长度为1000km的光纤传播时延是( )s。

答案

  1. 83.89
  2. 核心部分
  3. 分组交换
  4. 2.3*105km/s
  5. RFC
  6. 语义
  7. 表示层
  8. 运输层
  9. 0.005

计算机网络复习第一章
https://cs-lb.github.io/2024/03/25/计算机408/cs-net-1/
作者
Liu Bo
发布于
2024年3月25日
许可协议